揭秘:微粒贷助力普惠金融 科技助力服务个体户
2019-09-18 13:46 来源:东方财经网 www.eastfi.com
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工商户无疑是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毛细血管”;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科技的不断变革,以及国家推行普惠金融政策的要求,越来越多像微众银行微粒贷这样的互联网信贷产品出现,个体户的金融服务也正逐步建立起来。
数据显示,中国实有个体户在过去40年增长了500倍,尤其是新经济形态下,个体户发展呈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户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尤其在金融服务中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以及信贷支持等方面,均有许多“痛点”需要打破。
驱动创新个体户助力经济蓬勃发展
个体工商户是改革开放的代表案例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改革促进政策的出台下,个体户逐步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很多知名民营企业家就是从那时候的个体工商户中脱颖而出。
中国第一个个体户是浙江温州的章华妹。刚开始,章华妹只是在自家门口放一张小桌子,偷偷摸摸卖一些纽扣、纪念章、表带之类的小百货。1979年,温州鼓楼工商所开始对辖区的小商贩进行摸底调查,要求个体户填写表格。章华妹认为,填写了表格就可以名正言顺,合法经营了。1979年11月30日,章华妹在自己的第一个营业执照上郑重填写了开业日期。章华妹的这张营业执照编号为“10101”,此后她几经沉浮,她在服装领域生意反复尝试,至今仍在服装辅料领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章华妹的故事仅仅是个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经历多年的变革,个体户正成为助力经济蓬勃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至2018年10月,中国实有个体户7137.2万户,是1978年的500余倍,远超私营企业(3067.4万户)。在大众化消费增速加快,消费需求向多样性和个性化方向迈进的背景下,个体户由于自身经营方式灵活,顾客群体广泛、经济实惠等优点保持较快增长,对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众多可以让个体户发光发热的平台应运而生。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产业也成为个体户发展的沃土。中国第三产业在2010年前后快速发展——饿了么成立于2008年,同年阿里巴巴启动“大淘宝战略”支持网络个人电商发展;2012年滴滴和小猪短租成立;2013年美团外卖成立;个体劳动者的数量在新经济生态中快速增加。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显然成为了中国个体户最为集中的行业。据财新智库今年发布的《个体工商户融资报告》显示,我国2016年第三产业个体户共有5355万户,占总体的90.3%,从业人员占总体的84.8%。具体来看,批发和零售业规模最为庞大,2016年共有3743万户,占总体的63.1%,住宿和餐饮业(11.0%)紧随其后。
痛点仍存融资需求与发展速度难同步
即便发展蓬勃,但不容忽视的是,个体户仍然面临金融服务不匹配的现实。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融资难,贷款难,渠道少,均是造成个体户融资难的挑战。
前述《个体工商户融资报告》显示,从个体户的发展路径和特征来看,其融资需求主要用于门店租金、进货垫付、人工支出和业绩波动,这导致其融资期限短、频次高、额度低、风险高以及突发性强等“短小频急”特征。数据显示,个体户平均贷款周期约为1–3个月,笔均借款1–2万元,非工作时间贷款占50%。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含个体户)中,仅1545万户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获贷比例不足20%,个体户整体融资环境较为严峻。
事实上,个体户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主要由自身特点所致。个体户受其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所限,平均治理水平远低于职业经理人,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个体户生命周期短、财务数据匮乏、合格的抵押物和担保物不足,是其难以获得贷款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与民营企业相比,个体户属于自然人组织形式,并不是一家“企业”;且不需要会计做帐,因而在贷款方面面临更大难度。
此外,个体户的融资与个体户主的信用息息相关,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也增加了个体户融资难度。截至2017年年中,中国央行收录的9.3亿自然人中仅有4.6亿人有信贷记录,即中国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仅为33%。同时,我国征信体系覆盖数据较为单一,个体户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工商、税务、社保、水电、租金、通讯等可多维刻画其业务经营状况的数据并未纳入其中,并且这些数据大都位于不同的部门体系,跨部门的数据整合难以实现,更无法用于信贷评估,进一步增加完善征信体系的难度。
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个体户也属于传统金融业中的长尾人群,服务匹配度存在难度。传统贷款产品对个体户的要求较为类似,需要个体户提供身份证户籍证等身份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类经营资格文件、个人收入证明、经营流水、银行结算账户明细或完税证明、抵押房产权证明文件、担保证明文件等材料,所需资料繁杂,整体流程较为复杂且耗时偏长,较难满足个体户“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
科技赋能破解融资瓶颈迈向新领域
为进一步打破个体户面临的融资难痛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通过新型商业模式为科技赋能则是助力个体户发展的新引擎。不少金融机构都在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加大对个体户的覆盖。其中,微众银行旗下产品微粒贷对个体户带来的帮助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不同于大企业,作为个体户,其资金周转需求均来源于一些小场景。例如,广西任先生代理了几个品牌的电动车,其面临的是存货销售过半时单次进货金额在5–6万元的周转“难题”。而在体验了微信中的微粒贷功能后,由于具备“随借随还”的优势,任先生可以在借款后提前还款,且免收违约金,极大程度解决了他的周转需求。
北京面馆大姐李大姐平日最担心的是房租的支出和员工的工资及时支付,而微粒贷则为其提供日常应急、稳定可靠的资金借贷来源。作为国内率先开业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定位于“科技、普惠、连接”,2015年5月推出的首款产品“微粒贷”,设计1分钟放款、全天候服务、循环贷贷款和随借随还等符合个体户融资需求的产品,并精准控制了风险,实现了仅千分之几的不良贷款率。这些特征均较好的匹配了个体户“短小频急”的融资特征。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贷款业务开展较好,不良率较低,将于2019年在大中小银行中进一步推广其经验,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直面未来,在政策利好下,市场需不断拓宽个体户融资来源与渠道。传统金融机构和微粒贷等互联网银行机构正逐步形成有效互补,为个体户融资提供更多切实行的方案。各金融机构也应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有效降低服务成本和获客成本,助力融资产品创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个体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来源:东方财经网 作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