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海学院学子研发《绩溪十二时辰》非遗卡牌:让千年技艺在桌游中“活”起来!

近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书旅拾遗”非遗传播社团再出创新成果——推出《绩溪十二时辰》非遗主题卡牌。这款卡牌将徽州文化精髓与游戏化思维深度融合,让千年非遗技艺在桌游中“活”了起来,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书旅拾遗”非遗传播社团长期深耕非遗活态传承领域,以“青年创意赋能传统文化”为使命,聚焦长三角非遗资源,通过调研走访、创意转化、校社推广等方式,积极破解非遗“传承人老龄化、传播形式单一、青年参与度低”的痛点。此前,社团研发的《敏行十二时辰》桌游已在沪浙25所学校成功落地,为非遗传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此次,团队奔赴安徽绩溪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深入古村街巷、非遗工坊与文化场馆,与非遗传承人深度交流,汲取徽州文化养分,最终打造出《绩溪十二时辰》这一全新非遗传播载体。
《绩溪十二时辰》卡牌以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14项非遗为核心,遵循“技艺特性→技能机制→文化注解”的转化逻辑,构建起“破坏者-守护者-匠人”三元阵营对抗体系,15类角色卡牌均与非遗技艺深度绑定。国家级非遗徽墨制作技艺化为“徽墨作手”的“松烟护善”技能,松烟凝聚成屏障可限制破坏者行动,生动还原炼烟、捶打等核心工序;手龙舞“集体协作”的表演精髓转化为“手龙舞伶”的“龙势盘护”技能,能为指定玩家抵御致命攻击;徽菜烹饪技艺则以“徽味药厨”的“味韵双调”呈现,“活味”救人、“杀味”击杀的二选一机制,暗藏“活味提鲜、杀味去腥”的调味精髓。此外,省级非遗磡头老鼓的“鼓音惊邪”、挞粿制作技艺的“粿印烙名”等技能,都让玩家在策略博弈中自然触摸到非遗匠心。
在视觉设计与文化传递方面,卡牌同样独具匠心。边框采用徽州三雕纹样,尽显徽州文化韵味;搭配AR技术,玩家扫码即可观看徽墨描金、手龙舞表演等实景视频,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游戏手册还附录“非遗小百科”,详细解读每项技艺的历史渊源与传承人故事,真正实现“玩中学”,让玩家在趣味游戏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
《绩溪十二时辰》卡牌的推出,具有三重关键意义。其一,有效破解传承断层问题。以年轻人喜爱的桌游形式降低非遗接触门槛,试玩数据显示,75%青少年能通过卡牌复述6项以上非遗知识,部分非遗传承人已表达“以卡牌吸引年轻学徒”的期待,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其二,创新非遗传播场景。将非遗从博物馆展柜、传承人作坊延伸至校园、社区、文旅景点,目前团队已与上海国际文化装备产业园等企业达成合作,计划将卡牌纳入绩溪非遗研学线路,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其三,助力长三角文化协同发展。通过卡牌联动上海闵行与安徽绩溪非遗资源,让徽墨、手龙舞等徽州文化符号跨越地域传播,为全国非遗活态传承提供“轻量化、可复制”的青年方案,推动形成“青年参与非遗传承、非遗滋养青年成长”的良性循环。
未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书旅拾遗”非遗传播社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力赋能非遗传承,不断探索创新传播形式,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书写新一代青年传承文化、担当使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