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屏山暑期行 多元课程伴童逐光

2025年暑期,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宜路传薪,筑梦屏山"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8名成员奔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和平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团队以"科技启蒙+素质教育+心理关爱"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为当地6-12岁儿童带来了涵盖AI启蒙、艺术创作、红色教育、心理健康等多个模块的特色课程,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儿童打开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
科技人文深度融合 启发式教学显成效
"为什么推荐算法能'猜中'你的喜好?"在AI启蒙课上,志愿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通过通俗易懂的生活案例,向学生介绍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及推荐算法在短视频、购物推荐等场景中的应用。
这种启发式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AI就像一个善于观察的朋友,通过分析你的行为模式来理解你的偏好。"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教学方法,不仅传授了科技知识,更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精神。
图:实践团成员正在借助短视频平台的例子,在讲述AI推荐算法
更具创新性的是,团队将科技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合。在艺术赏析课上,志愿者以《只此青绿》舞蹈和《千里江山图》为载体,引导学生欣赏舞蹈中的意境之美和画作中的色彩构图,结合简要背景知识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的兴趣。
"原来我们中国的文化这么美!"孩子们在观看视频后的感叹,体现了文化自信在幼小心灵中的萌芽。在随后的自主绘画创作中,学生们表达所感所思,融合文化启蒙、认知训练与艺术表现,助力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协调发展。
红色教育铸魂魄 爱国情怀润无声
"五星红旗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在红色小常识课上,志愿者们讲述了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感人故事,以及林治远等建设者投身国家发展的事迹,结合相关爱国主题影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认同感。
通过观看爱国主题影片片段,孩子们了解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历史时刻。当国歌响起时,所有孩子都自发起立敬礼,那份纯真的爱国情怀令在场的志愿者们深受感动。
心理健康教育补短板 情感陪伴显温度
"乡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这恰恰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针对乡村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团队创新设计了"情绪识别→表达训练→调节技巧→社交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闭环。
从识别日常情绪入手,志愿者们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趣味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情绪调节与表达技巧,营造轻松温暖的课堂氛围。"有时候我会因为想爸爸妈妈而难过,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一位小朋友的话代表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志愿者运用共情技巧,不仅教会大家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巧手创趣启心智 劳动育人促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 团队以手工实践为核心载体,将劳动教育与素养培养深度融合:超轻粘土捏塑中,孩子们指尖翻飞塑造立体造型,在感知色彩与形态的同时,锻炼精细动作技能,涵养专注耐心的工匠精神;扭扭棒创作里,通过弯折、缠绕、组合等手法完成创意作品,不仅激发想象力,更让劳动的成就感在实践中自然生长;就连 "拼汉字" 活动,也以手工拆解、拼合汉字部件的形式展开,在对比字形、练习组词的语言学习中,同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让脑力劳动与手工操作相得益彰。
7月17日的结课仪式,不仅是一次活动的结束,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志愿者组织了"听歌猜动画片""击鼓传花""彩虹抱抱"等趣味游戏,并为表现优异的小朋友现场颁发荣誉礼品,以"小红花"作为奖励依据。孩子们也自发向老师献上花束,这种双向的情感表达体现了真正的教育成果。
"这7天改变的不仅是孩子们,更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最后的依依不舍,8名大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了从"知识传授者"到"成长陪伴者"的角色转变。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次支教不再是简单的"我来教你学",而是"我们一起成长";不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双向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正如团队成员在离别时所说:"我们带走的是对教育使命的深刻理解,留下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火种。这些孩子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更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传承的见证者。"(李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