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 > 企业 >

MBA3.0春季开学典礼-MBA3.0论坛 蒋泰维教授:疫后经济形势与企业应对策略

2020-04-03 17:27 来源:东方财经网 www.eastfi.com

摘要:我今天主要讲: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二、疫后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三、企业应对策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疫情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今天主要讲: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二、疫后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三、企业应对策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疫情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区域来看,不仅武汉、湖北是重灾区,而且几乎波及全国各省市,大大超过了当时非典波及的范围。

从产业来看,不仅影响服务业,而且影响制造业、农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各行各业。

不仅影响餐饮、商贸、旅游、电影、客运等生活性服务业,而且影响货运、物流、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

不仅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就医就学,而且影响广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定程度上造成供应链和资金链断裂,物资紧缺,物价上涨。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更为困难。用工与就业困难同时并存。

不仅首当其冲地影响即期消费,而且影响投资和出口,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影响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

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03年的35.3%提高到2019年的57.8%,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从41%提高到53.9%,因此疫情对消费和服务业的打击,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无疑要大的多。

据关于专家测算,这次疫情在1-2月对消费的总影响将达1.38万亿元以上。预计今年一季度GDP负增长已成定局,全年将影响1-1.5个百分点左右。这对我国本来就严峻的经济形势无疑是雪上加霜,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2003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经济处于上升期,尽管非典造成经济很大损失,但全年GDP仍强劲增长9.1%。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加快结构调整的同时必然会适当放慢经济增长速度。加上近年来美国挑起贸易战和全球经济疲软,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9年我国GDP增长6.1%,比2018年增速放慢0.4个百分点。而受这次疫情影响,今年我国GDP增长要达到5.5%-6%将十分困难。

虽然目前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3月12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是形势仍然复杂严峻,能否在3月底除武汉外各省市全面复工复产,4月实现全国全面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完全恢复正常,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特别是疫情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加速蔓延,对我国产生输入性风险。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股市暴跌,加上国际油价暴跌,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预警,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经济将出现2009年以来最慢的增速,只能同比增长2.4%,比去年底预测的2.9%低0.5个百分点。

二、疫后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

尽管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以至世界经济将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仍然是短期的,可控的。

近日摩根士丹利和瑞信集团的策略师认为,新冠肺炎病毒造成的损害是暂时的,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会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开始“强劲”反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许多跨国公司都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不会中断,企业发展将仍有各种新的更大的机遇。

首先,从需求来看,我国内需旺盛,消费、投资和出口增长的潜力都很大。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是世界除美国外第二大消费体。我国将在今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向现代化迈进,向人均GDP1.5万美金以上的高收入国家迈进。中国有4亿多中等收入阶层,购买力相对较强,消费潜力巨大。

美国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根据各方的一致预测,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到2030年消费增长将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和西欧的总和,是印度与整个东盟的约2倍。这不仅将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更大。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只有55%,离发达国家的70-80%,还有15-25%的空间,仍有大批农村人口会向城镇转移和集聚,而且国家去年底已经放开500万人口以下大城市户籍限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城镇建设和交通、能源、水利、环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幼托等公共社会服务事业有着巨大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仅江苏、北京、云南、福建、河南等10个省市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达到约25.5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4.34亿元。

虽然当前全球疫情爆发,世界经济疲软,国际贸易保护严重,美中贸易摩擦复杂多变,将长期深度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根本改变。

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和“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进出口贸易、服务和境内外双向投资将进一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

其次,从供给侧来看,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我国建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和比较发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全球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制造业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

近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断提高。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现代农业也取得较大进展,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批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和全球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龙头老大。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第三,从体制机制来看,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可逆转,只会深化,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将进一步充满活力。

虽然体制机制在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很不健全,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已经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56789”的地位即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国有企业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也增强了活力,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加快推进。

虽然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但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决心不会动摇,只会加强。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政策不会改变,不可逆转,只会深化和扩大。

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特别是资本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会加强。外资在银行和证劵公司股权比例不受限制,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劳动致富,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热情强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

2019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2179万户,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再创新高,活跃度70%左右,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从国家宏观调控来看,逆周期调节政策灵活高效,有利于经济走出困境,长期向好。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迅速安排财政资金1000多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在去年对企业减税降费2万亿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缓缴企业职工社保金,补贴中小微企业房租,扩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劵,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重大项目建设,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社会就业。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2月1日以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相继采取了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定向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展延银行贷款本息归还,有效地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和抗疫物质的生产供应。

证监会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在2月5日正常开市,在各方面配合下通过一系列举措,保持了股市稳定向好。今年,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劵都将实行注册制,有利于企业筹措资金,加快发展。

第五,从创新驱动发展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新科技、新经济蓬勃兴起,新动能持续增强,必将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我国研发人员数量已居世界第一,2018年研发投入29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在许多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由跟跑者转为并跑者,由华为为代表的创新团队在5G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领跑全球,顶住了美国的打压和封杀。

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34.8%。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推进。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区块链技术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方面也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重要进展。

预计今年我国R&D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迈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行列。

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发展动能和发展机遇,重大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消费、新的市场、新的产业,新的企业发展机遇。

2003年非典以后,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华大基因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赢得了迅速发展的机遇。阿里巴巴的前CEO卫哲曾经评论说“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有了”。

这次疫情以来,线上配送、线上管理、线上办公、线上诊疗、线上教育、线上文化等各种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服务对抗击疫情、保障生活生产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重要。

疫情之后,数字经济、机器人、区块链、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出现新一轮更快更好的发展,也将催生和壮大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企业。

三、企业应对策略

希望与困难共存,机遇和挑战同在。企业如何应对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困难,化险为夷?如何抢抓机遇,化危为机,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首先,当务之急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尽快全面复工复产,保住市场,守住现金流。

疫情防控是前提,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疫情防控没有做好,一人感染,众人隔离,企业就没法复工复产。

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必须认真按照政府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要求,自觉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防止因麻痹松懈和侥幸心理而出问题。

同时积极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帮助支持,千方百计尽快全面复工复产,保市场,保生产,守住现金流,打通供应链和产业链。

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量大面广,抗风险能力薄弱,又与城乡居民生活和就业息息相关,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一定要千方百计重点帮扶,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免税费、减免房租、减免社保金和水电气费等,发放银行低息贷款和贴息贷款,展延还款期,组织员工返岗和招工等举措,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浙江省政府出台《大力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方案》,力争全年新增五减1500亿元。减税90亿元;减费930亿元(社会保险费549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回105亿元、公路等交通通行费139.7亿元、水电气费98.9亿元);减租80亿元;减息170亿元;减支(政府开支)230亿元。

其次,要从长计宜,正确认识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深入研究确立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有长远打算,有远大目标的,不能短期行为,只顾眼前。古人云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国内外优秀的企业都注重长远发展,价值投资。

机遇总是历史性的,总是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阶段密切相关。把握机遇,就是要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积极进取,顺势而为。

机遇总是历史性的,总是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阶段密切相关。把握机遇,就是要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积极进取,顺势而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迅速发展。

为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和新经济的发展,我国也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级政府采取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其团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企业也要牢固确立创新发展战略,不能再走低技术、低成本、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式的老路。

浙江现有1.6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做强做大,发展成为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和单打冠军。华为、大疆、海康威视、华大基因等许多成为世界行业翘楚的企业无不依靠科技创新取得辉煌的发展。

传统企业也要依靠科技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焕发勃勃生机。吉利、格力、美的、海尔、正泰、西子、老板电器、雅莹、万事利等一大批传统制造业企业都是通过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为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内外行业龙头老大。

创新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由于机制灵活,创新的活力和效率往往更高。浙江现有4万多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坚定不移继续走创新发展道路,进一步做专做精做强,努力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也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要探索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的绩效最大化。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企业都是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取得利润最大化的典范。

第三,要高度重视重视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

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越来越成为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生产性投入。高科技在带来高回报的同时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企业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投入。

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优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在6%以上,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在8%和10%以上。

2018年,华为、阿里、腾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79亿元、227.5亿元、17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4.9%、9.1%和7.3%。

华为的研发投入位列同年全球企业第六位,甚至高过苹果,才使华为在5G和手机芯片领域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没有被美国的制裁搞垮。

人才是最重要、最稀缺、最可宝贵的资源。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是要靠人才,靠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

科技是树,人才是根,利润是花卉果实。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企业优秀的科技人才与大学的老师不一样,不能光发表论文,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有市场意识,要有很强的工程技术操作能力。

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引进和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一流人才及其团队。当然,企业需要的不光是技术人才,也需要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高技能工人,共同形成一个强大的创新团队。

人才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研发要有必要的实验室和中试基地。所以,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高水平的研究所、研究院、实验室、中试车间,形成并不断完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中小微企业一时还没有条件设立研究所、实验室的,更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借助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孵化器的实验室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企业应当组织力量,积极争取申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争取政府对企业研究院和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

第四,要学会资本运作,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科技是产业创新之父,金融是产业创新之母(知本+资本),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家庭,才能培育产业创新的新生儿。

钱从哪儿来?如何筹措发展资金?

一靠原始积累,自有资金,第一桶金。

各地政府建立或支持了大量科技孵化器,给予一定年限减免租金和创业补助的支持。只要有好的项目和团队,就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持,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初始投资。

二靠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

一些改革意识较强的商业银行逐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市场订单贷款,只要有市场订单或可质押的知识产权,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贷款。许多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些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可以为初创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也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贴息补助的,企业可以积极争取。

资金负债率应控制在50-60%以下为宜,不然,还贷的风险很大,即使赚钱了也在为银行打工,多数付银行的利息了。民间借贷利率都比较高,能不贷则不贷,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短期周转而为之。

三靠发行企业债劵。

这是有品牌、有信誉的大中型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今年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劵实行注册证,有利于企业通过发行债劵筹措资金。但是,中小微企业缺乏影响力,发行债劵就比较难了。

四靠股权融资,特别是吸引创业投资。

这是各类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融资途径。

关键是要找好投资者,选准合伙人。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要积极争取创业投资、天使投资,而且要在有关品牌机构的帮助辅导下,根据发展情况和企业需要分阶段评估企业市值,学会运用分期融资的方式,来不断筹措发展资金。

创业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天使投资,善于发现好的企业、好项目,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五靠境内外上市。

这是企业最期盼的融资渠道,也成为企业成功创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和标志。上市准备过程也是企业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经营管理,提升绩效水平的过程。

上市以后,企业就获得了较大的融资信誉和较多的融资手段。但是,企业切记,上市以后有钱了务必坚守实业,专注主业,谨慎并购,创新发展,避免盲目投资,过度扩张。

第五、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开放有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企业产权制度、股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薪酬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

企业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实行股权激励。

科技型企业特别要重视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利用企业提供的条件取得的职务发明成果,知识产权属于企业所有,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聘用合同的同时必须签订自觉遵守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和保密制度的合同。

股权结构既要考虑创办人的控制权和利益最大化,更要考虑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一流人才,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实现持续创新、做强做大的需要。

2017年马云只占阿里巴巴股份的7%,是第三大股东;第一是软银,占29.25%;第二是雅虎,占15%,但马云及其合伙人仍具有绝对控制权,因为阿里巴巴实行同股不同权的制度,阿里合伙人与软银、雅虎达成了一整套表决权约束协议。

任正飞在华为的股份只有1.14%,但他拥有否决权,不过他从来没有使用过,仍然是华为绝对的精神领袖。

第六,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实现全球化布局。

美国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2000-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提高到1.2,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指数也有0.6(2007年曾达到最高点0.9,之后由于国内消费的增长,降低了外贸依存度)。

企业一定要有世界眼光,研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人才引进世界一流团队,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抢占世界同行高地,资金力求国内外融通,生产实现全球化布局。

浙江已有许多企业,如阿里、海康威视、吉利、卧龙等都在研发、生产和营销上实现了全球化布局。研发机构设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就地利用人才。工厂设在东南亚、墨西哥、非洲,就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并规避美国等国家关税壁垒。

一些科技型企业将研发机构设在美国硅谷等地,并与国内的研发机构密切合作互动,较好地获得了人才和技术的支持。

第七,要弘扬创新文化,提高企业素质,推进全员全时空创新。

企业领导人、企业家首先要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

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各级负责人和技术、管理骨干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经费,不断学习、培训、充电,通过各种形式,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践,学习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和生产技能,学习借鉴优秀企业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做一个总结:

疫情对经济影响巨大,但毕竟是短期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挑战和机遇并存。企业在尽快复工复产的同时,要从长计议,牢固确立创新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全球化布局,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相信风雨过后依然是一片蓝天。

谢谢大家!

(秘书处根据蒋泰维教授在MBA3.0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核,可以加入钉钉“求是直播群”直播回看)

来源:东方财经网 作者:综合

免责声明: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东方财经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东方财经网”和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东方财经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侵权本网会及时通知用户删除或强制删除相关信息。 3、东方财经网为用户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与东方财经网无关。4、东方财经网友情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版权所有 © 东方财经网 www.eastfi.com 工信部京ICP备1705754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837号
广告投放、软文发布QQ在线咨询 在线

咨询
本网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否则,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