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国内财经 > 正文

从打工仔到“袜子大王”,这位贵州人把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了大事业

时间:2025-10-10 21:02作者:综合来源:中华金融网阅读:

你有没有想过,一双普通的袜子,能做出多大的生意?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袜子这种小物件,能有什么大作为?十个人里得有九个会摇头,"小东西,有什么能耐?"

但偏偏有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创业者,不信这个邪。他叫张清勇,用了十几年时间,把小小的袜子做成了年销售额数亿元的大生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袜子大王"。

01以匠心守初心:一双袜子的品质革命

在航芝袜业的生产车间里,每一双袜子都要经过几十道工序的精细打磨。

来自贵州的创始人张清勇把大山人的"认死理"劲儿完全用在了产品上:精选新疆阿克苏长绒棉、采用200℃高温染色的工艺、实现99.2%的抗菌率......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张清勇常说:"别人把袜子当快消品,我们却把它当做工艺品来做。"

最初打动市场的,是航芝袜业对"抗菌防臭"这一痛点的彻底解决。当大多数品牌还在用普通棉纱时,航芝已经研发出了含银离子纤维的抗菌材料。经过实验室测试,这种材料的抗菌率达到了99.2%,真正实现了"一双袜子穿三天也不会有异味"的承诺。

在童袜领域,航芝的创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他们不仅使用获得国际认证的婴幼儿专用A类面料,还将卡通图案从简单的印花升级为立体提花工艺。

一个小细节是,所有童袜的袜口都采用无骨缝制工艺,避免摩擦宝宝娇嫩的皮肤。这些贴心的设计,让航芝的童袜在宝妈群体中口口相传,复购率高达60%以上。

这种对细节的专注,让航芝产品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02以创新谋发展:智能制造的袜业升级

走进航芝袜业的智能工厂,你会看到与传统袜业截然不同的生产场景:智能纺纱设备自动调配原料,数字化织袜机实时监控生产数据......这背后是张清勇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2018年,当同行还在犹豫是否要投入数字化改造时,他毅然引进了首批智能织袜设备。虽然当时投入巨大,但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

更大的创新发生在产品研发端。航芝引进了包括德国卡尔迈耶(Karl Mayer)拉舍尔经编机在内的先进生产设备,并与江南大学经编研究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持续推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

通过技术创新,航芝成功开发出具备抗菌防臭、智能温控、透气排汗等特性的创新袜品。这些创新让航芝获得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更让企业从传统的袜业制造商,转型升级为脚部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航芝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03以视野定格局:全球化布局的中国品牌

航芝袜业能把袜子卖到全球近30个国家,可不是靠运气,而是一步步扎实走出来的。

最开始,航芝就在产品上下功夫。他们明白,要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质量必须过关。

他们引进了德国卡尔迈耶这类高端经编机提升生产水平,还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在材料和技术上创新,推出了具有吸湿排汗、抗菌防臭等功能的袜子,以及运用无缝编织、3D立体成型等技术提升穿着舒适度。他们的7A级抑菌防臭袜即使经过多次洗涤,抑菌率依然很高。这种对质量的死磕,成了他们走向世界的敲门砖。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得让目标客户看得到、买得到。

航芝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在2025年选择了和世界贸易采购服务中心战略合作,成为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关键转折点。

这种“制造企业+贸易平台”的模式,让航芝的运动功能袜、时尚家居袜快速进入泰国、马来西亚等市场。

航芝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很懂得把袜子卖成“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件商品。比如,在欧美,夜光袜成为夜跑爱好者的安全装备和音乐节上的潮流符号;在东南亚,航芝的袜子则融入当地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消费品。

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的创意,为航芝的产品注入时尚生命力,也是成功出圈的重要原因。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航芝袜业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制造业对‘精益求精’的坚守。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