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下AI人才赋能“四链融合”新征程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盛大启幕。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顶尖盛会,WAIC以“智联世界,赋能未来”为主旨,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发展以及生态体系构建,全力推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合作与深度交流。其中,“人工智能 +”战略领军人才与创新发展论坛成为全场焦点,领英中国区人才解决方案新业务拓展部总经理张飞在圆桌对话中,依托领英丰富的全球化人才数据和实战经验,深入剖析AI时代人才在“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中的关键作用,并分享领英助力中国企业出海的人才策略经验。
人才:激活“四链融合”的核心引擎
2024年,一位来自美国的AI算法专家加入中国一家头部金融科技企业,主导开发智能风控模型。凭借其深厚的算法功底与对金融业务的快速理解,该模型将风险评估准确率大幅提升,使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大幅度提高。2025年,这位专家又投身于企业跨境支付业务创新,运用AI技术优化跨境结算流程,让交易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张飞谈到, 这一案例深刻表明人才是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全球人才流动正重塑“四链”的空间布局。领英数据显示,跨行业人才流动使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三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众多企业引入国际顶尖的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算法人才,推动行业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竞争力显著增强。
数据进一步印证趋势。2025年上半年,欧美AI人才向中国新兴科技产业流动量同比增长,技术迁移路径呈现“美国→中国→亚太”“欧洲→中国→中东”的双向循环。文化融合层面,中国科技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通过组织跨文化团队建设活动,使项目延期率降低30%;在欧洲推行“本地化导师计划”,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适应企业文化,跨文化团队专利产出效率提升50%。政策创新方面,上海“国际人才港”政策吸引多家全球科技巨头入驻,形成“全球研发—中国转化—全球推广”的创新生态。
企业场景实践:重塑AI人才能力新范式
在“AI + 场景”的创新浪潮中,领英通过多个实际场景验证人才需求的变革。在全球化人才招聘领域,领英的AI招聘助手与Recruiter 2025 AI版实现岗位与人才的精准智能匹配。某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借助这一工具,将海外高端技术人才招聘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1个月,简历筛选效率提升60%。
基于此,张飞提出新的AI人才能力模型包含三大关键维度。技术能力上,90%的全球企业高管将掌握生成式AI、深度学习框架的人才视为招聘首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能力也成为重要考量指标。软技能方面,跨文化领导力培训使某跨国项目团队冲突解决效率提升40%,创新思维训练帮助员工在AI辅助设计中提出更具突破性的方案。张飞强调:“中国企业要构建‘技术深耕 + 场景洞察’的双轮驱动体系,通过人才战略升级实现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运营的完美平衡。”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张飞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中国AI人才将深度融入‘需求洞察 - 技术攻坚 - 场景落地 - 资本助力’的闭环生态,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全球市场应用的无缝衔接。” 在AI驱动的全球化竞争新格局下,人才已成为推动“四链融合”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领英凭借其全球人才数据优势、创新平台服务与生态构建能力,正助力中国企业从“人才引进”向“人才引领”跨越,为“四链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球化发展路径。正如张飞总结:“当人才之泉在‘四链’交汇处涌动,中国AI产业必将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