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脑大模型赋能电力运维: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荣获BPAA算法模型实践典范全球TOP5

引言
7月24日下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要品牌赛事——BPAA第五届应用算法模型实践典范大赛总决赛暨峰会在上海普陀区落下帷幕。在这场聚焦算法实践价值的盛会中,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港澳地区和海外的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团队同台竞技,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带来的“基于类脑大模型的变电运维智能助手”脱颖而出,斩获“AI+可持续发展”赛道第二名,并在总决赛中获得算法模型实践典范全球TOP5,成为国网系统内首支在总决赛获奖的团队。该项目基于“AI Agent+MCP”及跨本体大小脑协同框架实现变电站内基于自然语言的自主任务编排、智能终端调控及设备健康状态多模态综合研判,通过“运维经验持续沉淀、紧急任务快速响应、复杂任务精准拆解”推动设备运维管理向智能化自主化演进,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在能源电力行业应用算法方面的高水平创新。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电网数字化转型“主力军”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坚持电网数字化转型“主力军”、国家电网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锋队”的发展定位,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创新企业为发展目标,面向“双碳”目标和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需求,形成覆盖咨询、信息、通信、数据、集成、运维、安全、位置等字化智能化全产业链,聚力打造电力人工智能、电力信创、电力全场景数字化平台及应用、北斗及地理信息时空服务、智慧能源服务等十大核心业务,全面支撑电网运行、规划建设、设备管理、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各专业数字化转型,为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智引擎。
类脑大模型+跨本体大小脑协同框架:变电运维智能助手的技术突破
这项获奖技术的核心,是一颗“会思考”的“电力大脑”。项目依托国网“光明电力大模型”,创造性地采用神经拟态计算架构,通过迁移学习与知识蒸馏技术,成功构建出国内首个变电运维专用脉冲神经网络(SNN)大模型——这是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工作模式的“类脑大模型”。
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ANN)相比,该模型展现出显著优势:融合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STDP)训练和动态稀疏编码技术后,它在精准处理语音、文本、图像等多模态信息的同时,实现了参数规模压缩40%、推理能耗降低37.5%,为变电站复杂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基于这一“类脑大模型”,研发团队打造出了一位“听得懂人话、理得清逻辑、看得见细节、给得出结论”的变电运维智能助手。它能精准理解运维人员的自然语言指令,自主规划运维任务,并灵活调度四足机器人、无人机、云台摄像机、声纹装置等智能终端:深入电缆夹层做红外测温、查看高处设备外观、复核开关状态的高清视频、捕捉变压器内部机械故障早期征兆……这些以往依赖人工的复杂任务,如今都能由智能助手统筹完成。
从实验室到变电站:智能运维技术的落地实践
这项技术并非停留在实验室的概念。据介绍,该智能助手可在全国超过4.6万座变电站推广应用,直击传统运维模式的痛点——随着电力设备规模持续扩张,人力短缺与智能化水平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运维效率与安全保障面临双重挑战。
在山东临沂220kV银雀变电站,基于类脑大模型的智能助手“小诸葛”已投入实战。运维人员只需用自然语言下达指令,“小诸葛”就能调度各类终端设备自主完成巡视,生成精准的设备巡视报告。这一应用推动变电站管理从“被动抢修”向“预防性差异维护、状态性检修决策”转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装上了“智能安全阀”。
从实验室到变电站,从算法模型到实际应用,国网信通产业集团的大模型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电力运维。随着这类创新的持续落地,未来的能源行业或将更加智慧、高效,为社会发展注入更稳定的“电力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