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企业 > 正文

五粮液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03-05 16:07作者:综合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下旬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今年的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5年过渡期,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这意味着,2021年的一号文件将是未来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路线图”,即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的五粮液,在数年来的扶贫工作中,用市场理念所构建的五粮液特色扶贫长效机制,为这份“路线图”实施提供了一份成功的企业样本。

构建特色化帮扶模式

五粮液分别于2015年7月、2017年12月和2019年2月,承接了对口帮扶省级贫困地区宜宾市兴文县、国家级贫困地区甘孜州理塘县、宜宾市屏山县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力助推帮扶地区脱贫奔小康。

立足对口帮扶地区资源禀赋和不同需求,五粮液构建了“五粮液+特色产业+村资公司+消费市场+农户”的特色帮扶模式。

01 农业基地化,打造特色富农产业

五粮液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基地

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五粮液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的产业帮扶原则,在聚集生产要素、规模化种养基础上,打造特色产业基地,构建产业集聚区,并通过基地建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特色价值挖掘、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富民乡村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真正实现“退得出、稳得住、巩固好、逐步能致富”。

如在甘孜州理塘县,根据当地空气质量优、土壤水源无污染、日照充足、青杠林资源丰富等高原优势,五粮液捐资300万元,整合1400余万元,打造42亩的理塘五粮液极地果蔬(香菇)基地,按照产、销、学、研、游、环保六位一体规划,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飞地园区,辐射带动周边7个贫困村、近400户农户。同时,延伸产业价值链,开展食品深加工,将公司帮扶的理塘县香菇与兴文县土猪有效嫁接,开发特色香菇酱,有效促进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在宜宾市兴文县,依托当地高山林地资源,打造“种养搭配”“产业融合”的五粮液青山岩竹林(苗圃)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多元林下种植(竹荪、赤松茸)、养殖(土鸡、土鸡蛋)产业,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率,优化产业格局,解决农户长期和中短期收入问题。

02 投入资本化,优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

五粮液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粮液援建理塘极地果蔬(香菇)基地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往往存在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度低、分散经营、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五粮液坚持市场理念,充分发挥村资公司市场主体地位,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采取股份制、合作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通过农户以土地、产品、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实现股权量化、盘活资源、股金分红,让投入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本,优化配置集体资产资源,增强集体资本盈利能力,逐步构建农户与产业基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保障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甘孜州理塘县,村资公司通过资产收益扶持、清资核产、飞地模式等方式撬动1400余万元发展集体经济,将流转土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等折合为村集体股份,实现产业基地的规模化经营,提升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户收益。

03 工业商品化,打通扶贫产业消费市场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商品化思维推动扶贫产品拓展消费渠道,是地方扶贫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五粮液厚植市场理念、运用市场机制,将多年市场运作经验运用于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在品牌塑造、营销网络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打通扶贫产业发展的需求链堵点,快速搭建和联通扶贫产品需求网络,引导帮扶地区产品走向市场化,同时以品牌和品质提升拓展扶贫产品消费市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打造“藏孜源”香菇、木耳品牌,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及“四川扶贫产品”标识,并扎实推进扶贫产品“进商超、进机场、进高速、进电商”,构建广泛、畅通的营销渠道,推动贫困地区产品融入全国大市场,实现扶贫产品向市场化产品的快速升级。

推进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

五粮液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理塘县贫困学生用上五粮液捐赠的课桌椅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贫困地区长效稳定脱贫和乡村持续振兴,人才是基本的保障和支撑。五粮液坚持把帮扶地区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雁阵式人才培养思维,多渠道、多维度培育和聚集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头雁领航、群雁奋飞、雏雁丰翼”的人才雁阵效应,不断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以捐资助学培养后备人才。近年来,五粮液通过捐赠教学物资支持甘孜州“控辍保学”、建设网络信息化学校、建立五粮液希望小学、成立五粮液教育基金开展广泛奖教助学活动等,提高农村教学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地方发展储蓄后备人才。

以技术学习培养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五粮液在其所建的产业基地内引入了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通过技术培训、农牧民夜校等多种载体,加强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育,全面提升农户的技术知识水平,促进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培养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

以实战实训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将乡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五粮液先后选派了6位扶贫干部在实战中提升经营管理意识和能力,带领当地农户参与到管生产、找资金、跑市场等企业运营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户的生产管理营销理念,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

从“脱贫”到“振兴”践行新使命

五粮液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粮液集团公司捐款3亿用于修建宜宾市乡村振兴产业路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农业农村工作在下一个时期的重点内容。

乡村振兴需要农商旅三者融合。这一方面,五粮液实施了宜宾市翠屏区左湾专用粮基地升级改造工程,将呈现集生态农业、文化展示、休闲康养、乡村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酒+农+旅”全新农业模式的旅游园区效果。

左湾基地作为当地乡村振兴示范点、五粮液之旅重要节点,是五粮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样板。作为五粮液对外宣传的名片,通过该示范区带动周边8000余亩的水稻和高粱的种植面积。不仅保证了农户的稳定收入,亦保证了五粮液的酿酒品质,也真正做到为农户“可持续、有增益”的效果。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是乡村振兴的条件之一。2018年-2020年,五粮液每年出资1亿元,重点用于酿酒专用粮、竹产业基地道路建设和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修建“五粮液乡村振兴产业路”1000多公里,进一步夯实了地方产业和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设施。

“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五粮液用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国有企业的样本,建立了长效机制,推动着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续写着乡村“和美”的新华章。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